您好,欢迎来到标天下知识产权平台!
标天下官方微信号
|
食品类
生活用品
保健;救生;娱乐
服饰类
农林牧渔
交通运输
环保;印刷
分离混合
成型加工
原材料加工
冶金
有机无机化学
纺织材料
造纸纤维
建筑,水利工程
门窗类
发动机或泵
工程技术元件
照明;加热
武器;爆破
音乐
信息科技
多媒体
测量计算
电子通信
电子元器件
电子技术
热门专利推荐 HOT PATENT
多功能超声波空气加湿器售价: 登录可见
防臭雨水口装置售价: 登录可见
用于机电仓库的多功能摄像头售价: 登录可见
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工具箱售价: 登录可见
隐形多媒体数字机顶盒售价: 登录可见
工业防倒吸轴承售价: 登录可见
自适应光强的智能交通照明装置售价: 登录可见
智能避雨的智能交通续电装置售价: 登录可见
便利的多功能补胎用自动气泵售价: 登录可见
用于企业管理咨询的协同办公一体化终端售价: 登录可见
太阳能液位传感器售价: 登录可见
适用于技术服务的DVR视频监控设备售价: 登录可见
通风自动降温变压器机构售价: 登录可见
新型阻水防潮电力电缆售价: 登录可见
花茶加工机售价: 登录可见
多功能无影灯售价: 登录可见
可以变换的多功能镜子售价: 登录可见
软硬兼备的不干胶模切器售价: 登录可见
便携式外采用提词器售价: 登录可见
适用于老人的新闻早报设备售价: 登录可见
¥ 登录可见
红木气化增压式软化工艺
发明专利
夹持牢固的搬运机械臂
实用新型专利
智能车载显示器
单辊传动数字喷墨印花机
可以自动配重的小型吊料机
车辆用可伸缩车桥及其控制系统
以太阳能发电为供电源的智能运输飞艇
冶金制件运输用遥控平车
花茶加工机
多功能无影灯
可以变换的多功能镜子
机械传动省力器
喷雾式冷却塔
用于电动车的磁流变减振器
具有自控功能的LED日光灯管
便携式冷空气供应装置
用于企业管理咨询的协同办公一体化终端
适用于技术服务的DVR视频监控设备
通风自动降温变压器机构
新型阻水防潮电力电缆
便携式外采用提词器
适用于老人的新闻早报设备
多通道电子音乐播放设备
手机散热锂电池
查看全部
苹果是通讯行业的专利巨头,拥有相当庞大的专利库,在我们看来是是无法撼动的,但是专利作为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快速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前中期来说,可以通过购买专利用来申报高新企业技术认定,获得政府的百万补贴,企业自身市场估值也会大大提升,更快地吸引融资实现上市,同时也可以让你能够公平地保卫自己的专有权,不管是大公司还是个人,你都可以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只要侵权成立就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事实告诉我们购买专利还是有很好的用途的。点击进入 >>> 标天下精品专利市场 购买专利提升自身软实力 雷毅是国际最早停止挪动互联网使用实际研讨的专业人员之一,涉案专利技术,即手机短信向即时通讯业务平滑过渡的双形式客户端及办法,是其自主研发的通讯技术,自身也有购买不少专利技术。 2013年因以为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4及后续版本的iMessage局部功用进犯了雷毅先生购买的一个专利,雷毅将苹果电子产品(北京)无限公司告上了法庭,恳求法院判令原告中止许愿销售、销售相关手机产品(型号包括iPhone4、4s、5、5s、6、6s等),由原告承当全部诉讼费用。 据悉,该案最后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8月22日立案受理,尔后,又阅历了2014年2月和4月的两轮开庭,以及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司法鉴定后,雷毅于2015年5月提出撤诉请求。同年7月,雷毅又以异样诉由将北京苹果公司告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新型功用引发争议 在庭审中,涉案单方针对电话号码能否是iPhone完成双形式音讯功用的“独一身份标识”展开了争辩。雷毅以为,电话号码是iPhone手机完成短信和iMessage双形式音讯功用的“独一身份标识”,并当庭对“大李”和“小李”两个运用同一号码的联络人停止了音讯收发测试。测试后果显示,给“大李”和“小李”发送音讯时,界面中都显示“小李”。北京苹果公司则以为,被告违背了“制止反悔准绳”。在专利权有效顺序中,被告为了维护涉案专利的无效性,书面陈说以为,电话号码不具有独一性,不是专利中的“独一身份标识”;专利复审委员会也认定,电话号码不具有独一性,不能作为“独一身份标识”,据此维持涉案专利的专利权无效。 再比方,涉案单方针对如何划定涉嫌侵权手机的样式范围呈现了分歧。被告主张,涉嫌侵权手机样式包括预置“信息”使用的iPhone4及其后续版本(包括事先曾经推出的iPhone4s、5、5s、6、6s等产品),原告则主张,被告指控iPhone4的后续版本运用了相反技术,但未提供相关证据。 另外,单方还就iMessage能否属于专利意义下的即时通讯范围、iPhone系列产品能否抽取短信和即时通讯的个性数据、iPhone短信与iMessage能否以一致界面接纳和发送音讯,以及华科中心鉴定意见的“三性”(即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中的合法性等其他焦点成绩展开了剧烈争辩。该案雷毅以一己之力,历经3年多时间,且辗转两个法院开庭受理,跟苹果这个专利巨头在这场专利纠纷官司斗得“不分上下”。 购买专利推动企业飞速发展 企业也是同理,根据未来发展规划来购买专利,可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华为作为中国老牌厂商,也有通过购买更多的高新专利技术来推进国际化进程。华为多次在海外发布新品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实际上,小米也多次表现出很强的国际化想法,在今年5月份,微软CEO纳德拉访问北京之际,小米与微软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小米手机中预装微软的软件以及小米向微软购买大约1,500项专利。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名人的光环背后,往往还蕴含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作为资深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士,小编自然少不了那称之为强烈的好奇心,会不会有些什么值得称颂的专利故事……相对论提出者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好莱坞历史上号称最富姿色的绝世女星、 CDMA之母 ——海蒂.拉玛(Hedy Lamarr) , “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加上利润之油” 名言的美国总统林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名人的那些专利故事01:爱因斯坦--物理学家,专利审查员,发明人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最开始没有找到好工作,后来被介绍到专利局当专利审查员,他在专利局工作了5年,上午的上班时间审查专利,下午的时间进行物理研究,在专利局工作期间提出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自己还有一项专利,这项专利名为“利用空气压缩制冷的冰箱”,曾授权给很多不同的公司。这种冰箱无需加氟,而是采用氨、丁烷和水,利用“大气压强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随之降低”的原理来工作。冰箱的蒸发器是一个装有丁烷的瓶子。当新的蒸汽加到丁烷上方后,液体的沸点就会降低,当它沸腾时,就会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起到制冷作用。 名人的那些专利故事02:海蒂·拉玛--明星,发明人, 科学家 在美国的专利局,曾经尘封着这样一份专利:专利号为2292387的“保密通信系统”专利,这个专利的通过时间是1942年8月11日,申请时间是1941年6月10日,这份专利拥有者就是好莱坞历史上号称最富姿色的绝世女星——海蒂.拉玛(Hedy Lamarr)。 这封专利是现代无线通信的核心,CDMA、WiFi等技术都以此为基础,海蒂拉玛也被称为CDMA之母。 名人的那些专利故事03:林肯---美国总统,发明人 “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加上利润之油”。这是镌刻在美国商务部大门上的林肯总统的名言。 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林肯是唯一获得过专利的----专利号6469:“让船只在浅水区漂浮的方法”(A device for buoying vessels over shoals)。 当林肯少年的时候,他的一艘船曾经不幸触底并且倾斜,因此进了水。林肯不得不卸下船上所有的货物,给船钻了个孔来放水。当林肯成为一名国会议员时,他发现船只依旧经常遭遇这样的状况。 在身处国会期间,他就开始致力于自己的一项新发明。这个新发明是由坚固的框架和充满了空气的橡胶袋组成。在林肯的构想中,船长可以通过使这些橡胶袋膨胀或者缩小来改变船所受的浮力,这样即使装上很多货物都没有什么关系,不用担心搁浅。 1849年3月10日,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手中握有专利的美国总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 “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知识产权是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在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中,华为无疑是创新“大户”、知识产权“大户”,那么,华为是如何开展创新的?是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有哪些创新经验值得重庆企业借鉴?4月5日,在2016年全市董事长总经理知识产权强化班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同200家重庆企业的负责人分享了华为的经验,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拥有核心专利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去年,华为的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亿元美元,保持了超过30%的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创新。 “华为的创新文化有三点: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自主创新,累积核心知识产权;开放式创新,广泛吸纳国际范围内的创新成果。”宋柳平说,华为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而超过一半的华为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基本上每年保持4000-5000件专利申请量。 实际上,从不知道知识产权有什么用,到如此重视知识产权,华为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过程。 早在1995年,华为就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但直到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那时,华为还没有太多技术积累,也没有购买什么专利技术,专利产品中应用了很多别人的专利,拥有这些专利的企业找上门来要收取专利许可费。 “这些企业要求以1%-5%的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专利许可费,几十家企业来找华为要钱,产品就没有了利润。”宋柳平说,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这不仅是要钱,还是要命的事。 怎么办? 当时他们做了两个决定:一方面主动找这些企业谈判,交纳专利许可费或者购买企业专利;另一方面投入更多用于研发,拼命进行技术积累。仅仅5年之后,华为的通过授权许可购买和研发技术积累就让其实现了与通信行业的世界级大佬平等对话。 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流才有价值 目前,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购买或授权的专利50377件,其中在中国累计购买或授权的专利30924件。这样惊人的数量,的确是大多数企业不可及的。但在宋柳平看来,除了专利数量,更重要的是专利质量。“单纯地申请、维持一件专利,大概要十几万元人民币。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流才有价值,否则它就是企业的成本,是‘烧钱’。”他表示。 如何让知识产权转化成现金流?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与其他企业进行交叉许可或交易。他介绍,华为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在全球申请专利,把这些专利拿出来与其他企业进行交叉许可,每年节省的专利许可费达数亿甚至十亿美元以上。这样一来,专利并不只是“烧钱”的东西,它还可以赚钱。 针对许多重庆企业实力不够的情况,宋柳平认为,小企业拥有一两件专利,只要覆盖了大企业的很多产品,那么大企业可能要拿出自己的100多件专利来进行交叉许可,对于这家小企业来说,这一两件专利就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加快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知识产权需要长期积累,不可能一下子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价值是巨大的。有远见的企业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力度,尽早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尤其是在企业所处的行业细分领域。”宋柳平说。 不过,有些人认为,如今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仍然不够重视。 “这归根结底是企业没有真正看到知识产权的价值。”他表示,让知识产权变成价值,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创新成果得到应有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才会有人愿意源源不断地创造和发明。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应该加快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才能更好地鼓励创新。”他认为。 在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越来越多,去年我市就有企业在海外参展时遭遇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最严厉的“337调查”,被指控侵犯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导致在海外拓展业务时受阻。 对此,宋柳平说,“如果企业遭遇‘337调查’,应该积极应诉。”他表示,比如与对方进行和解,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并没有侵权,或者证明对方的知识产权是无效的,都有应对“337调查”的有效方法。 专利技术积累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防止竞争对手将自己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从而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专利购买对于企业来说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小编就申请专利对企业的重要性来归纳购买专利有哪些好处:1、通过专利战略,以占领自己领域的市场;2、建立市场上的竞争优势;3、建立专利技术优势和打击同行;4、购买专利可以用来报项目、个人荣誉、个人升职的用途;5、企业销售产品、宣传的需要。
湖北华烁科技公司将其拥有的5项催化剂专利打包许可给河北一家化工企业使用,对方支付了5000万元人民币,该交易刷新了武汉技术交易最高金额的纪录。这不是全部,目前该项目已与另外两家公司签订了专利许可合同,加上与河北公司的合作,该项目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总金额已达到1.5亿元。 无独有偶,细心的人从朗科(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的科技年报中可以看到,专利许可收入成为朗科的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达1500多万。 因此,不禁有人要问,利用专利真的能赚到钱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才能让我的创新也能帮我赚到钱? 针对这样的疑问,笔者整理了常见的利用专利赚钱的方式,包括专利转让、许可、质押、技术入股等,并对最常见的几类作出解释。 专利转让——一锤子买卖,专利权归他人 2014年11月25日,郑州大学与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专利技术转让协议签字仪式,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研发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上述案例是典型的专利转让案例,也是常见的“产学研”模式,高校将其研发成果转让给企业,由企业将研发成果转化成产品。 专利转让是指专利权人将其专利的所有权移转至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价款。通过专利权转让合同取得专利权的当事人,即成为新的合法专利权人,原专利权人不再拥有该专利的支配权。简单理解,专利转让即为将标的专利由a所有转移成b所有,属于“一锤子买卖”。 专利授权许可——专利权出租,专利使用权归他人 2012年,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加压生产熔融硝酸盐的工艺方法”获专利许可费3400万元。而事实上,专利许可类似于专利权出租,其“租赁”方式分多种。 1、独占许可—整租:专利权许可给被许可方使用后,只能被许可方一者独自使用,其他任何人包括专利权人自己也不能使用该专利记载的技术。相当于房屋出租后,连房主也不能住一样。 2、排他许可—双方合租:除被许可方和专利权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可以使用该专利记载的技术。相当于房屋出租给一个房客,该房客与房东合租,且约定不能租给第三方。 3、交叉许可—换房住:专利权双方将自己的专利许可给对方使用,一般情况是相互免费。相当于两个房主,a住b的房子,同时将自己的房子给b居住。 4、普通许可—多人合租:专利权人自己可以使用该专利技术,同时可以将该专利技术许可给多个用户。相当于房主可以将房子租给多个房客,自己也可以与房客合租。 5、强制许可—政府征房:专利权被政府征用,以一定的价格支付专利许可费用。相当于政府看中某房,规定房主必须将房子租给他人使用。 而在现实生活中,相较于“一锤子买卖”的专利转让,更多公司愿意利用专利许可来通过专利获取长期利益。 专利质押——专利权、专利使用权均归专利权人 2014年4月,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7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引起了业内关注。其中,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110件专利、34件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获得79亿人民币贷款,是迄今为止国内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专利质押与专利转让、专利许可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专利权和专利使用权均保留在专利权人手中,仅仅在出现事故时,质权人有权支配专利权,即可以通过许可、转让、实施等方式获利。因此,在现有的专利权质押过程中,由政府引导的质押较多。而且,鉴于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特性,且其实际价格受市场、运作人能力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现有的质押多以有形资产担保为基础,鲜有单纯的专利质押融资,其成熟度还有待提高。 技术入股——专利与人一起走 以专利技术为入股条件,形成技术入股也是现在常见的通过专利赚钱的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更多的会将带专利的技术入股看作商业合作的手段,而弱化专利本身的价值。因此,对于投资方来说,光拥有专利,而没有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技术专家,很可能专利最终变成“专”而不“利”,即拥有专利权却无法转化为产品,不能变成提高经济效益的工具。 总之,利用专利赚到钱,已经可以看到很多鲜活的案例,而且,这样的案例只会越来越多,标的额越来越大,最终引导大家重视专利、学会利用专利“发家致富”。 专利能不能赚钱,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转型、蜕变,品牌、技术、创新等企业软实力也愈发受到企业重视,并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每一个企业都愿意投入巨额的资金去获取一项技术专利,借而占领一片市场,赢得一个商机。 那么既然肯定了专利能够赚钱,以什么样的方式赚钱就成了我们所要周详考虑的问题了。小编认为,对于个人持有的专利技术而言,专利转让以及技术入股的方式较为妥当。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唯有依傍大企业才能将专利技术的利益最大化。相比个人而言,企业持有的专利技术,专利许可及专利质押就显得更为贴切。专利许可类似于一种加盟模式,有助于企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专利质押则可以以专利技术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发展、周转资金。 掌握技术专利,把握使用方式,则无穷财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