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天下知识产权平台!

标天下官方微信号

联系我们

|

我的购物车(0)

|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400电话
商标问题
10
8月
2017

牛气!同济大学凭借6件专利赚得3800万元的专利转让金!

发布时间:2017-08-10  来源:陈婕 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陈婕 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者按:6件发明专利、3800万元技术转让金,同济大学王占山科研团队签下该校建校110年来最大额度的技术转移现金合同。究其原因,同济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技术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而凭借着对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生产工艺的完全可控,同济大学研发的技术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并为企业提供的是全流程的技术服务。这些经验或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同济大学:“三位一体”促专利转化


   6件发明专利、3800万元技术转让金,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科研团队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备”签下的这笔大单,成为该校建校110年来最大额度的技术转移现金合同。


   “我们作为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和学校实施细则出台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切实感受到专利转化为校方和企业带来的益处。为了更好地化解高校专利转化难题,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了解需求,践行了高校服务社会的理念。”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众向本报记者表示。


   实现工艺可控


   同济大学研发的这6件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专利,承载着王占山团队10年的技术研发成果。为了解决我国高功率激光器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长期被国外进口产品垄断的问题,10年前,该团队在没有基础条件投入的情况下,承担了关键部件--高性能Pick-off镜的研制工作。


   经过两年的艰难攻关,王占山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的损伤阈值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前的激光薄膜器件使用几周就损坏了,我们经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摸索,使得器件质量大幅提升,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器件还没有用坏的。”张众介绍,有了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作保障,很多大功率激光设备的生产也就有了技术支撑。但当张众带着技术与企业沟通技术转化、进行产业推广时,又遇到了新问题。“有一次我们向企业展示稳定性强、品质过硬、不易损坏的产品优势时,对方却告诉我们,这样的技术产品他们没法投入生产。”张众回忆,当时,对方打了个比方:“就算你的产品是100分,但是我只需要70分。如果这个产品销售以后,再无需更换,那生产企业的收益又从哪来?”


   “这句话听起来像个玩笑,但我们认真反思后发现,其背后体现的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对技术提供方而言则是工艺是否可控的问题。”张众表示,专利研发和转化应以企业利益为核心开展工作,企业如果无法获得收益,专利转化也就无从谈起。


   于是,研发团队进一步深化基础科学研究,创新定量化研究方法,从2009年到2015年,基本实现了生产工艺的完全可控。“所谓工艺可控,就是企业一方提出不同档次、不同质量的产品指标,我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方案,这对企业来说,就是生产成本的控制问题。否则,生产企业就只能进入高端市场,而流失掉中低端市场。”张众表示。


   加强企业服务


   正是凭借着对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生产工艺的完全可控,同济大学研发的技术获得了企业的认可。2017年5月,同济大学将“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备”的6件发明专利转让给了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合同金额共计3800万元。


   为了减轻企业前期投入的压力,同济大学还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企业先支付60%的费用,剩下的40%由企业在两年内付完。


   专利转化不是一锤子买卖,同济大学为企业提供的是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在合作的第一年,我们的研发团队会帮助企业购买生产设备、搭建生产线、培养技术人才。第二年,企业的技术人才基本到位后,我们就只提供技术上的指导。随后一年,高校的研发人员就可以从企业脱身出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继续推进合作。”张众介绍,例如,在激光薄膜项目中,企业本身没有成立研发部门,其会在5年内再向同济大学投入2000万元,把企业研发部门和高校捆绑在一起,将企业的研发任务放到同济大学实验室里进行。


   此外,同济大学在探索专利转化的模式中,还积极引入了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力量。“很多高校的研发团队在进行专利转化时,都会被问到自身的专利值多少钱,而专利价值评估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寻找合适的企业需求方,搭建校企沟通的桥梁,帮助完成专利转让手续等,这些工作并不是高校擅长的,都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完成。”张众介绍,在激光薄膜项目中,同济大学就尝试与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合作,形成了“企业+高校+独立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三位一体”技术转移模式。


   提供政策激励


   自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同济大学先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技术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据了解,同济大学在相关细则中规定,成果转化收益的70%给团队,15%给学校,10%给具体负责技术成果转移的个人,5%给合作的服务机构。


   “同济大学的相关规定相对细化,这样一来,做技术研发的团队获得了转化收益的大部分,学校负责项目管理则拿到较少部分,对于具体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个人,其收益也就明确了。”张众介绍,此外,同济大学还专门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为高校的技术输出搭建平台。“这是一个提供服务的选择性机构,是学校为一些慕名而来寻求技术合作的企业搭建的对接平台。”张众介绍。


   “激光薄膜项目团队十几位科研人员,用了超过10年时间,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不应该沉睡在实验室里。团队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的研发成果能够转移到企业中,为国家高功率激光器件的发展添砖加瓦。”张众介绍,有了激光薄膜项目的成功探路,看到了专利转化的价值之后,同济大学的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等多个项目组也积极与企业进行洽谈合作。高校团队研发的技术有了出口,培养的学生有了出路,相关企业和产业也因此受益,如今,同济大学的专利转化工作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标天下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
帮助中心
服务支持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标天下公众号
马上关注标天下,随时随地查询、注册、管理商标

400-118-2323

周一至周六 08:30-18:00

btx@biaotianxia.com

ICP备案查询网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360网站安全检测
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支付宝
微信支付
Copyright © 2015 广州标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粤ICP备15060970号